黃埔新征程特訓營 專註青少年軍事素質教育、青少年拓展
培訓教育、黃埔品牌冬(夏)令營
全國報名服務熱線:18028008108、18028008323
基地介绍
當前位置: 首頁 > 最新動態 > 城市學子扎根土地 全台「農耕實踐夏令營」掀自然教育熱潮

城市學子扎根土地 全台「農耕實踐夏令營」掀自然教育熱潮

發表時間:2025-04-20

近年都會區學童與自然環境疏離現象引發關注,為重建下一代對土地的連結,各縣市教育單位與民間團體合作推出「農耕實踐夏令營」,透過為期兩週至一個月的深度農事體驗,吸引逾千名國小至高中學生參與。此類活動不僅成為暑期熱門選擇,更被視為「彌補學校教育缺口」的重要課外實踐。



▍都會家庭需求增 農耕教育填補生活經驗 據主辦單位統計,今年全台共開設超過50場次農耕主題夏令營,報名人數較去年同期增長35%,其中雙北、台中、高雄等都會區學員占比達七成。分析指出,都會家庭普遍缺乏務農經驗,家長傾向透過結構化課程,讓子女理解食物來源與生態循環。


課程設計跳脫傳統農業教學框架,結合「五感探索」與「科學驗證」。學員需親自參與整地、播種、施肥至收成的完整週期,並記錄作物生長數據。此外,活動導入氣候變遷議題,引導學員比對不同灌溉方式對產量的影響,將環保意識融入實作。



▍科技工具助攻 打造跨領域學習場域 為提升青少年參與動機,營隊引入農業科技元素。學員操作簡易土壤酸鹼度檢測儀、微型氣象站等設備,將採集數據轉化為田間管理策略。部分營隊更安排空拍機巡田教學,透過影像分析判讀作物健康狀態。


教育專家指出,此模式成功結合STEM(科學、技術、工程、數學)教育理念,學員在解決「如何提高有機栽種成功率」「平衡生態防治與經濟效益」等問題時,需同步運用跨學科知識,培養系統性思考能力。



▍從產地到餐桌 食農教育深化永續觀念 營隊特別規劃「食物里程計算」工作坊,學員將親收作物烹調為午餐,對比市售加工食品的碳足跡。實際數據顯示,營隊餐飲碳排放量僅為超商便當的十二分之一,此落差促使九成學員在反思日記中提及「減少食物浪費」的具體承諾。


心理輔導師觀察,農耕所需的重複性勞務,如每日除草、固定時間澆灌等,有助緩解3C成癮問題。多名家長回饋,子女返家後主動規劃家庭菜園,並要求減少外食頻率,顯示體驗課程能有效轉化為生活實踐。



▍文化傳承新路徑 民俗知識融入田間管理 為深化土地認同,部分營隊與在地社區合作,安排耆老指導「二十四節氣農法」。學員依「穀雨前後種瓜點豆」「秋分暝日對分」等諺語調整耕種時程,同時學習利用芒草、竹片製作傳統驅蟲裝置。此舉不僅保存瀕失的農業智慧,更引發青少年對地方文史的探究興趣。


值得注意的是,營隊後續追蹤發現,逾三成學員選擇將農業議題作為校內科展或小論文主題,內容涵蓋「都市屋頂農場可行性」「AI辨識作物病蟲害」等創新方向,顯示體驗教育能激發長期研究動能。



▍安全爭議受關注 主辦方強化風險管控 隨參與人數增加,農耕營的潛在風險引發討論。今夏曾發生學員中暑、割傷等零星案例,促使主辦單位修訂安全規範。新制要求每日戶外作業避開正午時段,並增設農具操作資格考,須通過辨識毒蛇、蜂類與急救包紮測驗後,方能使用鐮刀等器械。


保險業者透露,今年針對農事體驗營推出的專屬保單,投保件數較去年增加兩倍,內容涵蓋農機意外、蟲咬過敏等特殊理賠項目,反映市場對風險管理的高度需求。



▍政策資源挹注 農業體驗納入教改方向 此波農耕營熱潮已獲官方重視,農委會宣布將「農業教育體驗」列入明年青少年政策白皮書,初步規劃補助偏鄉學校成立教學農場。教育部亦研擬將農事認證時數納入多元學習歷程檔案,引發教育界正反討論。


支持者認為此舉能促進城鄉交流,反對者則憂心過度制度化恐喪失體驗教育本質。無論如何,這場從土地長出的教育實驗,正悄然重塑台灣下一代與農業的關係。



結語 當都會少年在烈日下彎腰插秧,當科技世代重新發現土壤的溫度,農耕實踐夏令營已超越單純的暑期活動,成為銜接環境永續、文化傳承與生命教育的關鍵載體。這股「向下扎根」的風潮,或許將為台灣農業與教育領域的變革,埋下充滿生命力的種籽。


報名電話熱線:

18028008108(凌主任-手機、微信同號)
18028008323(謝教官-手機、微信同號)

營地地址: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金洲北路一街1號

粵備案號:粵ICP備2021139870號
 粵公網安備440113020045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