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培訓教育、黃埔品牌冬(夏)令營
報名電話熱線:
18028008108(凌主任-手機、微信同號)
18028008323(謝教官-手機、微信同號)
營地地址: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金洲北路一街1號
粵備案號:粵ICP備2021139870號
-
微信公眾號
-
凌主任
-
謝教官
【】 隨著教育趨勢轉向「動手做、做中學」,今夏首度舉辦的「科普實驗夏令營」正式啟動報名。為期兩週的課程融合物理、化學、生物與工程四大領域,透過沉浸式實驗設計與跨學科專題研究,吸引全台國小高年級至國中學子參與。主辦單位強調,活動特別採用「五感學習法」,將抽象科學原理轉化為可觸摸、可操作的實體模型,預計將掀起新一波科學教育熱潮。
▍三大特色課程 打造科學遊樂園 夏令營課程規劃打破傳統教室框架,將實驗場域擴展至戶外生態區與科技展館。首創「微型實驗艙」單元,學員將親手組裝太陽能動力車並進行障礙賽,同時學習光電轉換原理;「分子料理工作坊」則運用液態氮與食用級化學原料,讓學童在製作彩虹冰淇淋過程中理解物質相變與熱力學基礎。
針對近期全球關注的環境議題,主週末特別設計「生態工程挑戰賽」。學員須運用再生材料搭建防洪結構體,結合水文觀測數據進行防洪模擬測試。此單元邀請環境工程專家參與指導,透過實際操作培養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。
▍科技教具升級 虛實整合新體驗 本次活動引進多項創新教學設備,包括可穿戴式AR顯微鏡,能將昆蟲標本放大百倍投影於空中;全息投影沙盤則讓學員透過地形塑造直觀理解板塊運動原理。值得注意的是,實驗室特別設置「安全監控智慧系統」,透過AI影像辨識即時偵測操作異常,搭配防護型實驗袍與自動滅火裝置,雙重保障學員安全。
在數位學習方面,主辦單位開發專屬APP整合三大功能實驗步驟AR導覽、即時數據紀錄雲端化,以及個人化學習履歷生成。結訓後學員可持續登入平台複習課程內容,並參與線上科學社群交流。
▍跨域師資陣容 培育科學素養 教學團隊由大學教授、專業研究員與資深科展指導教師組成,特別聘請科普圖文書作家設計教案。課程強調「提問式學習」,每日安排「科學偵探時間」,透過模擬犯罪現場的指紋採集、血跡噴濺分析等鑑識科學活動,培養邏輯推理能力。
針對不同年齡層設計分階課程,國小組聚焦現象觀察與基礎原理,國中組則導入數據分析與論文寫作技巧。結業成果展將以「科學博覽會」形式公開展示,包含自製水質檢測儀、仿生機械手臂等作品,優秀專題更可獲得國際科展參賽指導機會。
▍社會迴響與教育意義 自開放報名以來,諮詢電話較去年同期夏令營成長三倍,顯示家長對實作型科學課程的高度期待。教育界人士分析,此類活動正好補足現行課綱的實作缺口,特別在培養系統性思考與挫折耐受力方面具顯著效益。
神經科學研究顯示,青少年在多重感官刺激的環境下學習,記憶留存率可提升40%。本次夏令營特別規劃夜間觀星與生物螢光觀察等單元,結合自然情境深化學習效果。心理專家建議,參與過程應重視團隊合作而非競爭,因此活動評量方式改採「過程性指標」,包括問題解決策略、器材整理完整度等皆列入考核。
▍永續理念貫穿全程 活動全面落實環保政策,實驗材料優先選用可分解材質,餐飲供應採用在地農產製作的分子料理。值得關注的是「實驗廢料再生計畫」,學員需將課程產生的廢棄物分類再造,例如將塑膠試管改製為生態瓶,化學溶液經處理後用於植物栽培,具體實踐循環經濟概念。
主辦單位宣布將成立「科普種子基金」,從每期營隊收入提撥5%購置偏鄉科學教材。未來更計劃與國際科學組織合作,開發跨國線上實驗平台,讓科學教育突破地域限制。
「科普實驗夏令營」即日起開放網路報名,早鳥方案可獲限量實驗工具組。主辦方提醒,為維持教學品質,每梯次僅招收60名學員,建議家長及早規劃暑期學習計畫。
報名電話熱線:
18028008108(凌主任-手機、微信同號)
18028008323(謝教官-手機、微信同號)
營地地址: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金洲北路一街1號
粵備案號:粵ICP備2021139870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