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培訓教育、黃埔品牌冬(夏)令營
報名電話熱線:
18028008108(凌主任-手機、微信同號)
18028008323(謝教官-手機、微信同號)
營地地址: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金洲北路一街1號
粵備案號:粵ICP備2021139870號
-
微信公眾號
-
凌主任
-
謝教官
近年來,隨著都市化程度提高與環境議題受重視,「農耕體驗夏令營」在亞洲多地掀起參與熱潮。今年暑期,多場以「土地教育」為核心的營隊陸續展開,吸引上千組家庭報名,透過插秧、堆肥、採收等實作課程,讓學童親身感受農作辛勞,並深化對食物來源與生態永續的認知。
從產地到餐桌 實作課程扎根食農教育 為期五天的營隊設計多元農事體驗,學員需全程參與整地、播種、灌溉至收成的完整流程。首日課程由資深農夫帶領認識土壤特性,學童赤腳踏入水田,學習以傳統農具翻土,並親手插下秧苗。一名隨行家長分享「孩子第一次知道白米來自稻穗,回家後主動要求吃光碗中飯菜,改變超乎預期。」
進階課程則結合現代農業科技,例如運用微生物菌種製作有機堆肥、操作小型無人機巡查農地等。主辦單位強調,活動不僅重現傳統農耕智慧,更導入友善環境的耕作技術,讓學童理解「與自然共存」的重要性。
遠離3C產品 戶外勞動培養五感敏銳度 心理學專家指出,都會兒童長期接觸螢幕,容易出現注意力分散與感官鈍化問題。農耕體驗透過肢體勞動與自然互動,能有效刺激五感發展。學員需辨識數十種蔬果香氣、聆聽蟲鳴鳥叫判斷生態變化,並在烈日下挑戰體能極限。
「鋤頭比手機重多了!」一名小學員苦笑表示,三天課程讓手臂痠痛不已,但也發現「田裡有瓢蟲、青蛙,比電動遊戲更有趣」。教師觀察到,多數學員從初期抗拒弄髒雙手,到後期主動照顧作物,展現責任感與耐心提升。
親子共學促進對話 跨世代共創土地記憶 有別於單向教學,營隊特別規劃「親子協作任務」,例如合力搭建竹架、設計節水灌溉系統等。過程中,家長與孩子需溝通分工,並共同解決突發狀況。一名母親坦言「原本擔心孩子無法適應,結果他比我更快掌握搓草繩技巧,還反過來指導我。」
夜間活動則安排星空導覽與鄉野故事時間,由長輩分享早期農村生活。跨世代對話不僅傳承文化記憶,更讓學童反思現代消費習慣。活動尾聲,學員需將親手種植的蔬菜帶回家料理,並記錄從烹調到食用過程的感想。
永續觀念萌芽 地方政府擴大支持 農耕夏令營的社會效益逐漸受公部門重視,多縣市農業局開始補助相關計畫,並媒合休耕農地轉型為教育場域。統計顯示,近三年全台農事體驗活動成長逾四成,參與者七成為都會家庭。學者分析,此現象反映民眾對「永續生活」的渴望,也為偏鄉社區創造新型態經濟機會。
未來主辦單位計劃結合「農廢料再生利用」與「低碳飲食」主題,擴充課程深度。此外,針對國際家庭需求,將推出雙語營隊,邀請海外學童交流各國農業文化,進一步深化土地教育的全球視野。
反思與挑戰 平衡教育性與安全性 儘管活動廣受好評,仍有部分家長質疑田野環境的潛在風險。主辦方回應,所有課程皆由專業農民與急救人員隨行,並為學員投保高額意外險。另針對過敏體質者,提供防護裝備與替代方案,確保體驗過程兼顧學習與安全。
隨著秋季營隊報名開跑,業內人士預估,結合農耕、生態與科技的複合式夏令營,將持續成為親子暑期活動的首選。這股「向下扎根」的風潮,不僅培育下一代對土地的認同,更為環境永續埋下希望的種子。
報名電話熱線:
18028008108(凌主任-手機、微信同號)
18028008323(謝教官-手機、微信同號)
營地地址: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金洲北路一街1號
粵備案號:粵ICP備2021139870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