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培訓教育、黃埔品牌冬(夏)令營
報名電話熱線:
18028008108(凌主任-手機、微信同號)
18028008323(謝教官-手機、微信同號)
營地地址: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金洲北路一街1號
粵備案號:粵ICP備2021139870號
-
微信公眾號
-
凌主任
-
謝教官
【】 隨著暑假來臨,各地教育單位與學術機構合作推出的「科普實驗夏令營」正式啟動。今年活動以「動手做科學,解鎖未來視野」為主軸,設計逾30種跨學科實驗課程,吸引全臺超過2,000名國小至高中学子報名參與。主辦單位強調,活動聚焦培養邏輯思維與問題解決能力,透過沉浸式學習體驗,引導青少年從生活中發現科學的趣味性。
三大課程亮點從基礎原理到科技應用 本屆夏令營課程分為「基礎科學探索」、「永續科技實作」及「AI創新應用」三大模組。在為期兩週的活動中,學員將親手操作包括
1. 微觀世界觀察站 使用數位顯微鏡分析昆蟲翅膜結構,結合3D列印技術複製生物模型,理解仿生學原理。學員需記錄不同物種的適應性特徵,並提出改善人工材料的設計方案。
2. 再生能源發電競賽 團隊需利用太陽能板、小型風力發電機與電容裝置,設計可在陰雨天持續供電的混合系統。過程中導入數據監測軟體,即時分析能源轉換效率,強化工程思維訓練。
3. AI影像辨識工作坊 透過簡化版機器學習平台,教導學員訓練AI模型辨識植物病徵。課程結合農業案例,讓學員理解演算法如何協助解決現實問題,並探討科技倫理議題。
為確保學習成效,每組實驗皆配置雙導師制度,由專業研究員與教育工作者共同指導。主辦單位特別說明,所有實驗器材均符合國際安全標準,並投保團體意外險,家長可透過線上直播系統即時觀看活動實況。
教育趨勢觀察跨域整合成關鍵 近年科普教育逐漸跳脫傳統學科框架,據教育部統計,2022年全臺STEM相關營隊參與人數較5年前增長47%。本次夏令營更首度納入「科學溝通力培訓」,要求學員在實驗結束後,以Podcast形式錄製成果報告,鍛鍊將複雜理論轉化為大眾語言的能力。
教育專家分析,此模式呼應108課綱核心精神,強調「探究與實作」的重要性。透過情境式學習,學生不僅能掌握科學方法論,更可培養團隊協作、批判性思考等軟實力。值得關注的是,今年有32%的課程融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(SDGs),例如水質檢測實驗連結海洋保育議題,顯示科普教育正與全球趨勢緊密接軌。
學員回饋打破對科學的刻板印象 「原本覺得化學就是背方程式,沒想到還能用來製作環保酵素清潔劑!」參與國小五年級組的學員分享,從調配比例、測試酸鹼值到比較去污效果,完整經歷產品開發流程。中學組學員則對腦波偵測實驗印象深刻,透過穿戴裝置控制機械手臂,實際體驗神經科學與工程技術的整合應用。
部分家長受訪時表示,觀察到孩子參與營隊後,更主動關注科技新聞與環境議題。對此心理學教授指出,青少年在動手實作過程中獲得「認知滿足感」,這種正向回饋有助建立長期學習動機,甚至影響未來職涯選擇。
未來展望常態化科普教育體系 儘管夏令營廣獲好評,仍有教育團體提出建議。包括增加偏鄉學校的補助名額、開發分齡更精細的課程內容,以及建立長期的學員追蹤機制。據悉,主辦單位已規劃將部分實驗模組轉化為線上資源,未來可提供學校作為彈性課程素材使用。
隨著人工智慧、量子計算等新興領域快速發展,科普教育的角色愈發關鍵。學者呼籲,唯有持續創新教學方法,才能培育出兼具專業知識與人文關懷的下一代科學人才。明年度夏令營預計擴大增設「太空科學」與「綠能材料」主題,相關籌備工作已於近期啟動。
報名電話熱線:
18028008108(凌主任-手機、微信同號)
18028008323(謝教官-手機、微信同號)
營地地址: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金洲北路一街1號
粵備案號:粵ICP備2021139870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