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埔新征程特訓營 專註青少年軍事素質教育、青少年拓展
培訓教育、黃埔品牌冬(夏)令營
全國報名服務熱線:18028008108、18028008323
基地介绍
當前位置: 首頁 > 最新動態 > 都會學子返鄉下!「農耕體驗夏令營」掀熱潮 親近土地成教育新顯學

都會學子返鄉下!「農耕體驗夏令營」掀熱潮 親近土地成教育新顯學

發表時間:2025-04-30


近年都會區學童與自然環境的疏離現象引發關注,為重建下一代對土地的情感連結,全台多縣市近期掀起「農耕體驗夏令營」熱潮。此類活動以「實作取代課本」為核心,透過插秧、堆肥、採收作物等完整農事流程,讓學童在汗水中體會糧食來之不易,更衍生出環境教育、食農教育等多重效益。據統計,今年暑期相關營隊報名人數較去年同期成長逾四成,顯見家長教育觀念正從「成績導向」逐步轉向「生活感知力培養」。


▍從產地到餐桌 打造五日深度體驗 主辦單位規劃五日四夜沉浸式課程,學員需入住鄉間農舍並遵守「零外食」原則。每日清晨五點半,學童需分組巡視田間水位、記錄作物生長狀態,接著參與整地、播種等農務。午後課程則結合科學知識,如利用顯微鏡觀察土壤微生物、以數學公式計算施肥比例,晚間更安排星空導覽,解說傳統二十四節氣與天象的關聯。


「很多孩子第一次知道白米不是從超市長出來的」營隊指導員分享,曾有學員因目睹秧苗被颱風摧毀而落淚,這份對生命的共感正是課堂難以傳授的價值。結業日要求學員親手採收作物、烹調四菜一湯,從刨絲瓜皮到控窯悶烤,全程禁用3C產品查詢食譜,迫使孩子們運用五感摸索原始烹飪邏輯。


▍療癒「自然缺失症」 心理師認證情緒改善效果 根據營隊問卷調查,逾七成學童最初因「害怕昆蟲」、「抗拒曬太陽」產生排斥感,但三天後開始主動觀察菜葉上的紋白蝶幼蟲,甚至爭相擔任「蚯蚓搬家」任務的隊長。心理專家分析,這種轉變源於自然環境的「非評價性特質」——土地不會批判孩子的表現,這種安全感有助降低焦慮。


值得關注的是,營隊特別設計「盲走田埂」環節,要求學員蒙眼赤腳踏過不同質地的土壤,藉此強化觸覺與空間感知。家長回饋指出,過動症學童在此類結構性活動中表現出異常專注力,而高敏感孩子則透過照顧幼苗建立自信。農業學者更發現,曾參與營隊的青少年後續選擇相關科系比例,較一般學生高出23%。


▍永續觀念紮根 廚餘變黑金實踐循環經濟 有別於傳統夏令營,活動嚴格落實「零廢棄」原則。學員需將每日廚餘倒入堆肥桶,混合稻稈與菌種製作有機肥,結訓時可帶回兩公斤肥料延續家中植栽生命。此設計不僅讓環保觀念具體化,更引發親子共同參與的契機。


此外,營隊與在地小農合作,採用「契作保障」模式,凡學員耕種的作物皆由農會以市價收購,收益全數捐贈偏鄉學校營養午餐基金。這種「服務型學習」設計,使孩子理解自身勞動能創造社會影響力。據追蹤,過去三年由此模式累積的捐款已供應超過五千份餐點。


▍安全爭議與創新解方 儘管活動廣受好評,仍有家長擔憂農具操作風險。對此主辦方祭出三層防護所有農事工具皆特製「兒童安全版」,如將鋤刀替換為尼龍繩割稻器;每五名學員配置一名具急救證照的輔導員;更與縣府衛生局合作開發「農傷模擬VR」,讓學童在虛擬實境中學習辨識中暑徵兆與止血步驟。


針對極端氣候挑戰,營隊同步推出「智慧防災課」,帶領學童在平板電腦上模擬調節溫室溼度、架設防雹網等情境決策。農業專家強調,此舉不僅提升危機意識,更提前培育未來農業所需的科技應用能力。


▍跨世代共學 銀髮族擔任田間導師 為促進世代對話,今年新增「青銀合作」制度,招募六十歲以上資深農民擔任技術顧問。這些「田間導師」除傳授嫁接枝術、驅鳥秘方等實用技巧,更透過口述歷史讓學童理解農村文化變遷。某位參與的阿嬤笑稱「現在小孩都知道怎麼用檳榔葉摺出環保碗,反而是我學會用LINE傳送土壤酸鹼值檢測報告!」


教育界人士預估,此類營隊將持續進化,未來可能結合農業 drone 巡田、AI 病蟲害辨識等科技元素,讓土地教育緊扣時代脈動。隨著「永續發展目標(SDGs)」列入課綱,親身耕作經驗或許將成為下一代公民的共通語言。


※ 活動資訊 2025年農耕體驗夏令營即日起開放報名,全台共計十二個梯次,詳情請洽各縣市農業處或活動官網查詢。


報名電話熱線:

18028008108(凌主任-手機、微信同號)
18028008323(謝教官-手機、微信同號)

營地地址: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金洲北路一街1號

粵備案號:粵ICP備2021139870號
 粵公網安備440113020045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