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培訓教育、黃埔品牌冬(夏)令營
報名電話熱線:
18028008108(凌主任-手機、微信同號)
18028008323(謝教官-手機、微信同號)
營地地址: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金洲北路一街1號
粵備案號:粵ICP備2021139870號
-
微信公眾號
-
凌主任
-
謝教官
近年來,隨著社會對永續發展與環境教育的重視,台灣各地掀起一股「農耕實踐夏令營」風潮。這類營隊以「從土地到餐桌」為核心理念,吸引眾多城市學生與家庭報名參與,透過親手耕作、觀察生態,重新建立與自然的連結。主辦單位強調,活動不僅是農事體驗,更是一場跨領域的學習之旅,結合科學、文化與生活技能,培育下一代對土地的責任感。
從插秧到收成 實作中領悟永續價值 為期一至兩週的營隊課程設計多元,學員需全程參與農事循環。首日由專業農夫帶領認識土壤性質與作物特性,隨後分組進行整地、播種、灌溉等基礎農務。進階課程包含製作天然堆肥、搭建生態溝渠,以及利用太陽能驅動灌溉系統,讓學員理解「循環農業」的實際應用。
夜間活動則融入傳統農村文化,如竹編技藝、米食製作、星空下的田園故事會等。主辦單位特別設計「食物里程計算」工作坊,讓學員透過數據分析,反思慣行農業與碳足跡的關聯。一名參與學員分享「以前覺得食物來自超市貨架,現在才知道每顆菜都承載著陽光、雨水和無數人的汗水。」
科技導入傳統農法 激發創新思維 為提升青少年對智慧農業的認識,部分營隊引入科技元素。學員操作無人機監測田區病蟲害、使用感測器蒐集土壤酸鹼值數據,並學習將資料轉化為耕作決策。此外,營隊安排參訪「魚菜共生」示範基地與小型農產加工廠,見證農業跨領域整合的可能性。
教育學者指出,這類實作經驗能有效培養「系統性思考」能力。學員在解決「如何平衡產量與生態」等實際問題時,需同時考量生物多樣性、資源分配與經濟效益,此過程正是永續教育的核心精神。
都會家庭趨之若鶩 親子共學成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,報名者中約四成為親子家庭。家長普遍反映,孩子參與營隊後,不僅減少食物浪費現象,更主動關心氣候變遷議題。心理學研究顯示,農耕活動有助降低焦慮感,團體協作也能增進人際溝通技巧。
一名家長坦言「孩子原本沉迷3C產品,現在竟會主動查詢農耕知識,甚至規劃在陽台種菜。」這種轉變促使都會區校園跟進,多所中小學將「校田課程」列入校本特色,讓土地教育從夏令營延伸至日常教學。
挑戰與展望打造常態化學習網絡 儘管農耕營隊廣受好評,主辦單位也面臨多重挑戰。首先,農地取得不易,都會周邊適合耕作的場地有限;其次,部分學員初期難以適應戶外勞動強度,需調整課程節奏。對此,相關單位正研議與休耕農地合作,同時開發分齡分眾的教案。
未來更計劃串聯各地營隊成立「農業教育聯盟」,共享師資與教材資源。民間團體也呼籲政府將農耕體驗納入教育政策,例如提供補助讓偏鄉學童參與,或結合地方創生計畫發展深度旅遊。
從土地長出的生命課 當都會兒童在田間跌跤、沾滿泥濘雙手捧起剛採收的蔬果時,他們獲得的遠超課本知識。這場「土地教育」革命正悄然改寫台灣的教育風景——或許,彎腰耕作的背影,將是下一代重新找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起點。
隨著暑期將至,主辦單位提醒,各營隊名額已接近額滿,建議民眾及早規劃。相關資訊可至各縣市農業局網站查詢,共同響應這場兼具趣味與深度的綠色學習運動。
報名電話熱線:
18028008108(凌主任-手機、微信同號)
18028008323(謝教官-手機、微信同號)
營地地址: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金洲北路一街1號
粵備案號:粵ICP備2021139870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