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培訓教育、黃埔品牌冬(夏)令營
報名電話熱線:
18028008108(凌主任-手機、微信同號)
18028008323(謝教官-手機、微信同號)
營地地址: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金洲北路一街1號
粵備案號:粵ICP備2021139870號
-
微信公眾號
-
凌主任
-
謝教官
近年來,隨著都市化快速發展,年輕世代與自然環境的連結逐漸疏離。為喚醒大眾對土地的情感與永續意識,今夏首度推出以「農耕體驗」為核心的夏令營活動,吸引全臺逾千組家庭報名參與。此活動結合傳統農事、生態教育與食農實踐,透過「做中學」模式,引導學童深入理解農業價值,並在親子互動中重塑對環境的尊重與關懷。
多元課程設計從播種到餐桌的完整體驗 為期五天的營隊規劃四大主題單元,包括「土壤探秘」、「作物栽培」、「節氣飲食」及「生態永續」。參與學員需親手整地、播種、施肥,並學習觀察植物生長週期。主辦單位強調,活動跳脫單向授課模式,轉以「情境式體驗」為主軸,例如透過模擬旱災情境,讓學員分組討論灌溉策略,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值得一提的是,營隊特別設計「田野廚房」環節,由學員採收親手種植的蔬菜,並在專業指導下烹調簡易料理。此舉不僅強化「從產地到餐桌」的食物里程概念,更讓孩童體會農民辛勞,減少食物浪費的習慣。
教育理念連結土地倫理與生命教育 近年研究指出,長期接觸自然的孩童,在專注力與情緒管理上表現更為突出。農耕體驗夏令營即以此為基礎,將農業知識轉化為生命教育素材。例如,學員需每日記錄作物生長日誌,從發芽、開花到結果的過程中,理解生命週期的意義;另安排夜間觀星與蟲鳴觀察,深化對生態系統的認知。
主辦單位表示,活動核心在於「培養未來世代的土地認同感」。透過實際耕作,孩童能感受氣候變遷對農業的衝擊,進而反思永續生活的重要性。一名參與家長回饋「孩子回家後主動要求減少冷氣使用,並提議在陽臺種植香草,這是以往課本教育難以達到的效果。」
跨界合作科技工具助攻傳統農事 為提升學習趣味性,營隊導入數位工具輔助教學。學員可使用平板電腦掃描作物QR Code,即時查詢病蟲害防治方法;另結合AR技術模擬農田生態系,讓學員透過虛擬影像觀察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動。此舉不僅降低實作門檻,更引發學童對農業科技的興趣。
此外,主辦方與多地農會合作,安排學員參訪智慧溫室與有機農場,認識現代農業的創新技術。例如透過感測器監控溫溼度、自動化灌溉系統等,打破「農業等於勞力密集」的刻板印象,展現產業轉型的新面貌。
社會影響推動城鄉對話與地方創生 此夏令營的舉辦地點遍及全臺十二處農村社區,除提供學員多元的環境體驗,更為地方注入觀光與教育資源。活動期間,學員家庭入住當地民宿、參與社區導覽,並協助宣傳特色農產。據統計,去(2023)年試辦階段即帶動合作社區的農產品銷量成長三成,形成「教育經濟」的正向循環。
地方業者指出,都會家庭對農村文化的陌生感逐漸消弭,甚至有家長規劃長期認養農地,作為假日休閒去處。此現象顯示,農耕體驗不僅是短期營隊,更可能成為城鄉共好的橋樑。
未來展望從體驗到行動的永續實踐 主辦單位透露,未來將擴大與學校的合作,開發學期中的農耕教育課程,並籌建線上平台供學員交流種植心得。同時規劃「換工假期」,鼓勵都會家庭以勞務換取農產,進一步深化對農業的支持。
學者分析,此類活動的成功關鍵在於「創造有感價值」。當孩童親眼見證稻穗結實、親手挖掘地瓜,那份成就感將轉化為對土地的珍惜。在極端氣候與糧食危機的全球課題下,扎根教育或許是最溫柔卻有力的應對之道。
報名資訊 2024年度農耕體驗夏令營即日起開放預約,共分六梯次,每梯次限額80人。詳細活動資訊可至官方網站查詢,主辦單位亦提供弱勢家庭優先錄取名額,落實教育平權理念。
報名電話熱線:
18028008108(凌主任-手機、微信同號)
18028008323(謝教官-手機、微信同號)
營地地址: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金洲北路一街1號
粵備案號:粵ICP備2021139870號